• <cite id="hw0gz"></cite>
    <rt id="hw0gz"></rt>
    <cite id="hw0gz"></cite>

    <tt id="hw0gz"></tt>
    
    
  • <rt id="hw0gz"><optgroup id="hw0gz"><p id="hw0gz"></p></optgroup></rt><cite id="hw0gz"><span id="hw0gz"></span></cite>
  • <cite id="hw0gz"><noscript id="hw0gz"></noscript></cite><cite id="hw0gz"><noscript id="hw0gz"></noscript></cite>
  • <s id="hw0gz"></s>
    <ruby id="hw0gz"><optgroup id="hw0gz"></optgroup></ruby>

  • <rt id="hw0gz"><optgroup id="hw0gz"><acronym id="hw0gz"></acronym></optgroup></rt>
    <cite id="hw0gz"><span id="hw0gz"><var id="hw0gz"></var></span></cite>
     

    吸氧的誤區,你踩坑了嗎?

       人離不開氧氣,就如同魚兒離不開水。
     
       吸氧是臨床常用于治療缺氧的方法,通過吸氧可以提高機體動脈血氧分壓和氧飽和度的水平,促進機體的代謝,并且也是輔助治療多種疾病很重要的方法之一。
       
       因此,關于吸氧的重要性,相信很多朋友們都已經非常清楚啦!但正所謂,知道不等于做到,做到不等于就做好了。今天,科教授就和大家聊一聊關于吸氧的誤區,一起來看看有沒有“踩坑”吧!
     

    只要沒有發紺,就說明不缺氧?

     
       雖說發紺是缺氧的典型表現,但缺氧并不一定都會出現發紺!如果嘴唇、指甲等已經出現發紫的癥狀,就說明缺氧已經比較嚴重了;同時,對于本身總血紅蛋白濃度較低的患者來說,缺氧狀態下未被氧合的血紅蛋白絕對濃度可能也不會達到50g/L,那么此時就不會出現發紺。
       因此,日常生活中通過脈搏血氧儀監測血氧飽和度才是更為準確的判斷是否缺氧的方法,不可以偷懶哦。
     

    認真吸氧,但還是覺得疲憊不堪?

     
       缺氧時,我們的心臟、大腦等臟器就會受到影響,頭暈、記憶減退、反應遲鈍,或是失眠、嗜睡等癥狀也會隨之而來,我們會感覺很疲憊,但這種情況往往能在吸氧后得到較好的緩解。
       但也有一部分患者,明明堅持做好了長期氧療,日常仍會感覺疲憊不堪,于是心有疑惑:吸氧對病情控制沒什么用吧?
       不是的!
       不僅是缺氧會使我們覺得疲憊,疾病進展,心功能受損等也可能會引發慢性疲勞,此時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堅持用藥,定期復查,盡快將病情穩定控制住哦。
       此外,慢性疲勞和因缺氧導致的疲勞,其表現也是有差異的。慢性疲勞是覺得特別的疲乏,不愿意動。缺氧性疲勞則表現為大腦昏昏沉沉的感覺。
       以上,供大家參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分辨。此外,如吸氧后紫紺減輕或消失、呼吸減慢而平穩、心率減慢、血氧飽和度上升等,則說明氧療效果好;反之,則需要咨詢主治醫生進行診斷檢查了。
     

    癥狀有所好轉,就可以減少吸氧時間?

     
       說到這里,部分朋友可能會覺得每天吸氧這么久,太麻煩了,只要頭暈、憋氣、呼吸困難等癥狀有所好轉就可以停止吸氧了吧?
       不建議哦。
       因為長期氧療指:一晝夜吸入低濃度氧15小時以上。目的是減緩病情進展,延長生存期,而不僅僅只是改善癥狀。
     

    每天吸氧那么久,會不會氧中毒?

     
       氧中毒與吸氧時間、氧濃度和個人體質有關。如果吸入的氧流量過大,濃度過高,會發生氧中毒。
       一般認為,吸氧濃度低于28%,長時間吸氧也不會發生副作用和危險;吸入濃度大于50%的氧,時間不宜超過48h以上;吸入濃度為60%~80%的氧,不超過24h;吸純氧不宜超過4~6h。
       所以吸氧切記遵循醫囑,不能隨意去提高氧濃度,否則造成的后果會很嚴重。
    上一條:你“二陽”了嗎 下一條: